深化干部人事改革 激活一池春水
    来源:    [大][中][小]

——2010年干部工作亮点回眸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鲁亚飞察看干部公选考场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贯彻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开局之年。围绕服务大局、改革创新这一主线,我市干部工作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用一个个亮点汇聚出浓墨重彩的篇章,激活了一池春水。这里撷取的十大亮点,集中展现了2010年我市干部工作的一些精彩片段。

  【关键词】

  竞争性选拔  

  2010年,连续开展了5次较大规模的“公推公选” “公推竞岗” “公开选拔”, 选拔了团市委书记、住建局总工程师等正副科职干部50名,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数占年度提拔领导干部总数的43%,提前超出了中央《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二五”末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领导干部占提拔领导干部总数三分之一的要求。

  竞争性选拔打破提名、准入和年龄限制,采取群众举荐、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除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外,广泛吸纳村党支部书记、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与竞争,部分职位年限放宽到48周岁以上。考试测评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在公推竞岗政法委员时,面试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在市县联动公选过程中,笔试实行“一职一卷”,面试在驻点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半结构化方式进行,适岗评价综合分析应试者的学历学位、岗位经历、考核奖惩等情况,有效防止了“唯分取人”、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性选拔实行“大评委制”,考官大多从异地聘请,竞岗人员专门就“抵制拉票行为”公开承诺,笔试结果、面试评分、入围人选等都在第一时间公示,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现场监督。

  【关键词】

  干部“四德”反向测评

  在深入调研、广集民智的基础上,设置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4大类15子项评价内容,筛选出当前群众比较关注、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容易发生的负面问题,针对正职、副职和拟提拔干部的不同特点,分别设置了“差别化”指标,改变了以往干部评价笼统空泛的状况。同时,分类设计了单位、社区、家庭三类“四德”反向调查表,注重向“管他的”和“他管的”知情对象了解,在考察谈话中核实印证。

  对“四德”反向测评结果坚持“一个优先、两个不任”:干部“四德”及其能力实绩评价优秀的,优先提拔重用;总体评价“一般”和“较差”得票数,或反向测评有2项以上内容评价“问题严重”得票数超过参加测评人数30%的,经调查核实,坚决不用。全年共对144名拟提拔干部进行了“四德”反向测评,5人因测评结果不佳被“否决”。

  【关键词】

  延伸考察  

  对拟提拔干部在所在单位时间不长并在多个单位任职的,一般追溯到任职前的1~2个单位,最多的考察了4个单位,重点考察干部在不同地方、部门任职过程中的情况,辩证分析干部一贯表现,确保听到真话、掌握实情。加强干部“八小时外”生活圈、社交圈考察,干部任职信息媒体公示,开通干部监督短信举报平台,侧重了解考察对象的生活作风、道德修养、情趣爱好、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情况,使考察内容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对每次竞争性选拔产生的考察对象,全部采取“大组考察、综合分析、分类比较”的方式进行,辩证分析干部表现。

  【关键词】

  政法干部轮岗交流

  5月份,全市政法系统开展集中轮岗交流工作,共有51名科级政法干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警轮岗交流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政法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副职分管工作满3年,在班子内部进行分工交流,在同一领导班子任职满10年的应当交流;中层干部在同一职位连续任职满3年,原则上应进行轮岗交流或下基层任职交流,满5年的则必须交流。在集中轮岗交流工作中,法院、检察院跨部门交流了4名领导班子成员,占“两院”领导班子成员的四分之一以上;公安系统内部轮岗交流了40多名内设副科职中层正职干部,基本实现了交流“全覆盖”。

  【关键词】

  干部工作信息公开  

  在2010年开展的5次竞争性选拔工作中,通过会议通报、短信通知、网络公告等形式,第一时间公开笔试结果、面试评分、入围人选,并邀请特邀监督员参与面试评分。试行了民主推荐结果差异性公开,明确规定民主推荐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方式,合理划定受众范围,实行分层次、差异性公开。结合市县联动公选工作的开展,启动了选人用人公信度“百点”监测试点工作,合理设立监测点,通过会议通报、短信通知、网络公告等形式,第一时间内将公选信息向监测点人员公开,便于监测点人员知情了解,为开展评价工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

  干部一线锻炼  

  紧贴基层一线历练干部。遵循领导人才成长的规律,围绕“四大园区”建设、城市南进、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程,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后备干部到项目一线、城建一线、招商一线、民生一线、维稳一线担当重任。近年来,先后选派了260多名干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选调了220多名干部参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项目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到市乡机关,从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任职,面向优秀村干部考录一批乡镇公务员,全面实行新任公务员到信访部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践锻炼,多岗位、多方位拓展视野,丰富阅历,积累经验。

  重视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市委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新提拔乡科级干部一般应具有镇村工作和重点工程实践经历,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困难环境中锤炼作风、施展才华。同时,采取跟踪督查、专项考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民主测评等方式,全面、准确、动态考察干部实践锻炼情况。对经过一线锻炼、成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把干部选拔任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层,形成了面向一线选贤任能的“磁场效应”。3年来,经组织考察考核,已有92名优秀年轻干部因在实践锻炼中各方面表现突出被提拔重用。

  【关键词】

  干部苏南挂职  

  启动实施了第三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赴苏州吴江市挂职学习活动,搭建干部快速成长的平台。来自乡镇园区、市直机关部门的8位优秀年轻干部奔赴吴江市部分乡镇挂职担任镇长助理。在3个月时间里,挂职干部零距离学习了苏南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成功经验,感受到了苏南人超前思考、敢为人先的先进理念,并积极推动两地在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各领域的广泛合作。

  【关键词】

  团职军转干部安置改革

  把做好团职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作为统筹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接收的6名团职军转干部中,积极推进安置办法改革。首次提出并实行了“公开职位,量化积分,自主选岗,组织决定”的安置程序和办法,把团职军转干部的基本情况、任职经历、受奖荣誉等信息量化积分,按照综合得分高低顺序进行选岗定岗。

  【关键词】

  三评促三审

  为了确保领导干部“三责联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建立了“用人责任满意度评价、经济责任等级评定、编制责任量化评估”的“三评促三审”工作机制,即满意度评价促进用人责任审查、等级评定促进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估促进编制责任审核,创新了联审形式,提升了联审效果。制定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评价办法》、《海门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等级评定办法》、《海门市机构编制执行情况量化评估办法》。全年共对15个市直部门和8个乡镇、园区的23名党政“一把手”实施了“三责联审”。

  【关键词】

  五卡警示  

  根据群众反映、经济责任审计、组织考察和“八小时外”社区监督等掌握的情况,对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方面出现的相关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及时下发谈心谈话卡、反馈提醒卡、函询警示卡、诫勉督查卡和专项说明卡等相应的警示卡,对领导干部日常表现情况经常进行提醒监督,规范领导干部日常行为。2010年,共发出谈心谈话卡100多张,反馈提醒卡13张,函询警示卡4张,并将发卡情况向发卡对象所在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通报,有效地防止了小问题发展成大错误,努力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预防的有效机制,在全市上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新华日报》、《组织人事学研究》等多家媒体对该项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海组宣)

管理员2011-01-28浏览([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公示公告

 

党建基础知识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