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简报(31期)
    来源:    [大][中][小]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海门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31

 

中共海门市委创先争优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222

 

【编者按】张雅琴生前是丹阳市新桥镇金桥村党支部书记。10年的艰苦卓绝,她硬是将曾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乱村”改造成了美丽富饶的新农村。省委决定开展向张雅琴同志学习。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镇村党组织要把学习张雅琴同志的先进事迹,与学习全省重大典型华西村、常德盛,与学习身边典型叶剑生、曹玉峰等结合起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奋发有为,强势开局。我们将集中刊发各地学习典型振奋创争精神、创新发展思路以及抬升工作标杆的做法和经验。

 

她留下一座美丽富饶的新金桥

--追记江苏丹阳市新桥镇金桥村党总支书记张雅琴

 

一名农村基层党的干部,让村民打心眼里叹服并时常念叨着,不容易;让百姓含泪感慨,赞为“好人”、“好带头人”、“群众的贴心人”,更不容易。张雅琴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10年间,张雅琴带领干部党员和群众,艰苦奋斗,呕心沥血,跨越赶超,在3个合并的贫困村上崛起一个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金桥,她以对党性的忠诚坚守、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对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创新创造,不仅生动书写了一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先进事迹,更集中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

 

迎难而上 勇挑重担

丹阳市东北角坐落着中国工具之乡后巷镇、中国汽配之乡新桥镇、中国灯具之乡界牌镇,因工业发达、经济富裕被誉为“金三角”地区。迈入21世纪新纪元,在“金三角”朝着全面小康目标跨越发展的道路中,仍有部分经济薄弱村停滞不前。其中新桥镇木桥村就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上访村,经历多任支书都没能摆脱贫困,到2000年集体负债20多万元,没有谁愿意来接这个烂摊子。镇党委领导思虑再三,将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投向了48岁的张雅琴。

张雅琴18岁时就以敢拼敢干的作风而远近闻名,1973年正是农村人才青黄不接的时候,高中刚毕业的张雅琴一回老家新桥乡红楼大队(群楼村前身),就被任命为副大队长兼一个落后村组的村民小组长,当时新桥乡正大兴水利建设,家家户户都要出劳力去挖河挑泥,副大队长张雅琴说:“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她带头上阵,主动揽下难方河段,连续干一个多月,创下平均每天挖挑五方的记录,超出了体力承受的极限,累得吐血在工地上。新桥闻名全国的“三河五沟”排灌水系就是那时建成的。1975年张雅琴被乡政府推荐到句容农业学校栽培专业大专班脱产学习2年。毕业后任乡农科站副站长,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镇政府机构改革精简集体身份干部,转任镇自来水厂会计;1994年镇政府实行会计委派制,她通过招聘考试担任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镇党委正是相中了张雅琴对农村工作有经验、肯吃苦,精通财务、擅长农经。

张雅琴的家就在木桥村,临时主持木桥村工作的村党支部副书记陆荣华正是她的丈夫,对木桥村的家底,他太了解了,他不愿妻子回村当这个穷家:“雅琴啊,村里基础这么差,群众期望又那么高,一个个男子汉也都是怀着雄心壮志而来,却是垂头丧气而走。你一个女同志,能顶得下来?再说我们也有自己的工厂,你在农副中心干得很有成就,就别回来受这个罪了。”张雅琴和丈夫彻夜长谈:“穷家也要有当家人,我是一名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我有一份责任,组织推荐我,是信得过我,不能辜负了组织和群众信任。”深深了解妻子性格的陆荣华知道劝不住,他给了雅琴一颗定心丸:“我辞掉村干部职务,你专心搞革命,放开手脚干;我一心促生产,全力支持你。”

2000年七月一日党的生日,走马上任的张雅琴召集第一次村支委扩大会,她清秀的面容透着女性的柔弱,平静的话语却坚定执着:“作为新时期的村党支部,最关键的任务是要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上去了,实力增强了,村民富裕了,党支部说话才有分量,办事才有根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越攒越多、生活越过越好。”

张雅琴深入村民家中走访调研,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理顺干部群众的思想,分析经济贫困的原因,寻找发展的突破口,引导班子形成发展共识。张雅琴的到来,为木桥村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艰苦创业 身先士卒

在多个岗位上都被同事称赞为“有经济头脑、善于创造效益”的张雅琴,经济思维果然不同一般,经过充分走访调研,一个“优化投资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加大开发力度”的发展思路很快在她脑海中形成,也很快在班子中达成共识。木桥村位于集镇南面,70年代兴修的的南河东西向穿村而过,河上仅一座危桥通往集镇,桥面狭窄,年久失修,离集镇三里远却因行路难而遥不可及。近些年,新桥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创业办厂的投资需求十分旺盛。张雅琴第一步就是要造桥修路拉通村与集镇,使木桥村成为集镇的核心区,吸引人们来投资兴业。

集体账上除了欠款,没有一分钱!张雅琴将南河沿线工厂跑了个遍寻求赞助,她带头捐款5000元,并召集党员和群众你三百我一千自愿捐款。在村民会议上,她推心置腹地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村里困难,没有启动资金,只有靠大家合力帮助。作为我们村支部,第一次伸手向企业向群众要钱,大家很理解也很慷慨。在我们木桥,不会有第二、第三次。”

2000年冬天下着大雪,张雅琴用筹集到的60万元资金启动了桥、路建设工程。为节省开支,她带着6名村干部到港口去挑废弃的残砖破砖,跟窑厂老板说尽好话让点砖价。当造桥工程师赶到现场,为了赶进度,张雅琴像当年开河挑泥一样,卷起裤腿就跳进冰冷的河水挑土方。其他村干部纷纷回家取来扁担、篓筐,几百立方的土方在齐心协力的号子声中消失了,不久,一座新桥展现在村民面前。2001年,修建了集镇规划中的新兴路(镇中心至金桥村)1.5公里路段,路两旁全部装上了路灯,并按集镇统一规划开发建设了多层住宅和门面房,宽阔的新兴路将木桥村与新桥镇连为一体。

“干部干部,要先干一步!解决发展资金问题只有靠我们自己!村干部不仅是老百姓的服务者,也是为集体挣收入的劳动者、经营者。”2002年,张雅琴成立村绿化园艺工程队,所有村干部是工程队队员,她带头不拿一分钱工程收入,四处推销工程队,拼命找活干。不顾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这支不拿工程报酬的村干部绿化队一上工地,就像普通民工那样头顶草帽、肩搭毛巾,挥汗如雨,辛苦劳动,为集体挣收入。2004年,工程队经过招投标接下天工集团绿化工程项目,此时,张雅琴的肩周炎发作,一只手臂疼痛难忍连穿衣服都困难,她加大用药量想使身体赶紧好起来,结果造成腿部不听使唤,又正是夏季高温季节,张雅琴坚持来到工地上,用一只手干活,赶来送饭的丈夫陆荣华又心疼又生气,把饭盒往她怀里一塞:“你一心扑在工作上我不怪你,家里的事你顾不上我也不怪你,可你不吃早饭瞎吃药,身体不好还上工地,不是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嘛!”当按期完成工程,领回79万元工程款时,张雅琴和自嘲晒成“煤炭部部长”的村干部队员们喜不自禁、热泪盈眶。

精于财务的张雅琴将这一笔笔浸透汗水辛苦挣来的资金用活、用巧,发挥出最大的实际效用。她首先将南河以南沿线的老房子拆迁,沿河边相继建成命名为百乐楼、千禧楼、万安楼的门面房,在村民一片疑惑、没有一个人敢买门面房的情况下,她让丈夫陆荣华第一个购买门面房创办广告公司,给村民做样子,鼓励村民购买门面房发展三产服务业,带动了人气旺、商气旺。同时,启动村级工业园建设,盘活450余亩存量土地,共建标准厂房300多间3.2万平方米。张雅琴八次登门,以一片诚心打动在外创业的本村人崔洪昌第一个回村创办了江苏洪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准备上市。众多企业纷纷落户工业园,仅此一项村年租金收入就达180多万元,解决村民就业400多人。

短短4年,贫困的木桥村以焕然一新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展现在人们眼前。就在这时,镇党委在二轮村组合并中,决定将木桥村与另外两个经济薄弱村闸桥村、八字桥村合并为金桥村。张雅琴又一次以临危受命的勇气接过村党总支书记的重担。勇气来自于懂经济的头脑,智慧来源于生动的实践,一个更具远见的发展思路在张雅琴脑海中越来越明晰。

“金桥,你投资的热土,创业的摇篮,辉煌的阶梯,安居的乐园”,这挂在村口的烫金字诉说着一个个艰苦创业的动人故事,也见证着张雅琴实现“三桥合一变金桥”的创业创新、跨越赶超之路。

 

矢志发展 跨越赶超

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金桥延续,创新创造的激情和能量在金桥迸发。200510月,张雅琴组织村干部们一遍遍学习讨论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她在全村干部群众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90年代我们错过了发展机遇而落在后面,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摆在我们面前,不能再错过了,这是金桥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新提升!”

张雅琴常说:“一个人要有好脑子,要出金点子,要走好路子。”她邀请南京规划设计院、丹阳市规划设计部门的专家,高标准科学规划、高起点合理定位,制定了金桥村的城镇布局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将总面积6平方公里的金桥村划分为工业集中区、农民集中居住区、河岸风景区、人工湖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区等功能区,实现工业向园区、农民向集中居住点、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道路。

张雅琴加速推进工业化。建立闸桥工业区、八字桥工业区招商引资,村两委委员每人包一个重点企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现在村里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有20家。2007年,张雅琴以敏锐的眼光判断在汽配产业发达的新桥镇发展流通业潜力大,前途广阔。她果断拍板,选择在交通便捷但因高压线横贯、利用价值不高的上游路与南环路交汇处,先后投入1500万元,因地制宜建起了金桥物流中心。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总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的168间商铺已全部出租,年创收150多万元,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拆除老的自然村,把全村所有村民集中起来居住,既能提升村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又可以腾出更多发展空间,为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2005年,首批整齐气派的51栋别墅集中区矗立在金桥村。按照“新建一批、拆除一批、保留一批”的思路,5年来,整治出新10个自然村,拆迁15个自然村,建设了占地573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2个农民集中居住区。目前,通过市场化运作,投资4500余万元,已完成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建成106层公寓楼,112层的“金桥大厦”住宅楼成为新桥镇标志性工程。

为解决农民集中居住后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金桥村为进小区农民办理各种保障,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补贴;先后复垦存量土地850亩还地于民。张雅琴还积极倡导全民创业,村干部带头创业,村11个两委委员和80%的组干部都有自己的经济实体。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转变观念,短短几年全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大大小小的企业有100余家。全村1200户中超过1/3的家庭有经济实体,“不打工,做老板”的豪气在金桥得到张扬。

张雅琴心目中的新农村不仅有漂亮的楼房,更要有高素质的村民和高品位的生态环境。2006年,投入30多万元建设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网络开展科技素质培训,培育新型农民,赢得村民一片叫好。村集体对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投入逐年加大,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修筑大桥4座、排涝站3座,疏浚河道支沟3000多米,浇筑村级道路4.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5盏,修建垃圾箱(房)56只,增加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改造老九曲河金桥段为景观河;利用高压线下的废地引进外地盆景商建了“青松园”;建起农民公园,村民茶余饭后多了健身休闲的场所;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全村90%的家庭住上了楼房或别墅,70%的家庭购买了汽车或摩托车,50%的家庭装上了宽带……

一个规划科学、配套齐全、人景相宜、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初步形成,金桥村成为镇江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8年,村集体收入达54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400元,综合实力跻身新桥镇8个行政村前列,一举实现了从经济薄弱村向经济强村的跨越发展。

 

 

无私奉献 忘我工作

熟悉张雅琴的人一致评价她:“工作太卖命了,一点不服老。”丈夫陆荣华最清楚:“自从到村里工作后,雅琴基本上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到晚都在忙。她把村里的事情看得比自家的事情还重,做什么都想力求完美,不仅身体累,而且心累。她天天这样干,天天连饭都吃不好觉也睡不踏实,50多岁的人了,越做越有劲,我们家雅琴是入迷了,痴掉了。”

做农村工作是张雅琴的兴奋点,可很多时候她除了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还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委屈和责难。拆老村建农民集中区,拆迁难成了头号难题,张雅琴带领村组党员干部没日没夜地逐户解释政策,做好思想工作。某些村民漫天要价,不达目的就写匿名信、上访、无理取闹,甚至对她进行人身攻击。张雅琴坚持秉公办事,扶正压邪。对无理取闹者,她耐心开导,讲清道理;对真有困难者,她尽力帮助,解决困难。她总说:“群众现在不理解,将来会理解的。”

为了不让一户村民在小康路上掉队,张雅琴在全村140名党员中开展“党员进万家”、“联户帮富”活动,帮助35户贫困家庭发展了致富项目。她把并村时减退下来的老村干部组织起来,创办了纸箱厂,免费为提供厂房,帮助联系业务和销路,现在每户可增加收入近2万元。目前,全村近4000人中除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外,人人都有事做。

金桥村在一天天地变富、变美,可整天操心劳碌的书记张雅琴却严重透支了体力和精力。去年下半年,她时常感到身体不适,家人同事都劝她到医院检查一下,她总是说,现在忙,等过了这段时间再说。今年5月份,丈夫陆荣华硬把她带到医院检查,结果查出病得不轻,当即在上海动手术化疗治疗。

消息传到村里,金桥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心揪紧了,很多人忍不住失声痛哭,就像自家人得病那样难过。全村党员、群众一拨接一拨自发地前去看望,以致医院要求“控制探望人数和次数,免得影响病人休息”。村第三支部书记陈建芬泪流满面:“她这个病是累出来的,村里出了再大的事都一个人扛着,她这人素质高,受了什么委屈都憋在心里不说出来,雅琴她难啊!”过去少数拆迁不理解她的村民也争先恐后来看望,拉着她的手,流下愧疚的泪,一个拆迁户塞给她一张红纸条,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好支书”。村民们还自发地组织到村健身广场上,合唱《祝你平安》,祈愿好书记张雅琴早日康复。

躺在病床上的张雅琴,一刻也放心不下村里的工作。每次有人去看她,她总要询问村里的情况:新农村建设推进得怎样了,利用老厂房改造建设的创业园进展如何……有时,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就拿起手机就和其他村干部联系。丈夫陆荣华实在“看”不过去了,就将她的手机“没收”。没了手机,张雅琴就把想到的事情写在纸上,有人来时就带回去。从上海回丹阳治疗时,张雅琴首先叫丈夫开车带她到村里村外四处转转。当看到其他村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张雅琴坐立不安,责怪疾病来的不是时候,“只要两年,再给我两年时间,金桥村的新农村建设就更好看了。”临终前两天,张雅琴还在跟丈夫念叨,让他从家里拿点钱:“国庆节回一趟金桥,找一下那几个有过矛盾的困难户,帮他们找个致富项目。只要有一户村民过不好,就是我这个村支书没当好!”

  这,不幸成了她的遗言。927日下午320分,张雅琴没能从手术台上下来,永远告别了金桥村,告别了她为之奉献10年的工作岗位。

3900多人的村子,全体为她送葬,队伍绵延半公里,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来了,刚会走路的孩子也给搀来了,恸哭声连成一片。村民们抢着抬灵柩,脚步放轻放缓,请她再多看一眼金桥……到村口短短100多米,走了20分钟。

张雅琴曾说过:“我在这个位置上做了一点事是应该的,能得到老百姓这样的拥护,我知足了!真知足了!”在张雅琴看来,党和群众的信任是她最大的幸福,这是她的人生价值观,她按照这个价值观去生活、去工作,她也获得了这种价值,享受到了金钱难以买到的幸福。

 

抄:南通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党员领导同志;

管理员2011-02-23浏览([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党员队伍建设

 

公示公告

 

党建基础知识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