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抓发展 跨江争雄当先锋
    来源:    [大][中][小]

中共海门市委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海门市以“奋力开启‘十二五’、阔步迈向现代化、跨江争雄当先锋”为引领,对标先进地区、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1万元。

一、广泛凝聚力量,激发创先争优新活力。通过营造争一流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形成比干劲、比能力、比业绩的良好风尚,切实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一是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开展“明宗旨、提效能、树形象”和“讲党性、重品行、树正气、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海门大发展,我该怎么办”思想解放大讨论,把全市上下的思想统一到推动科学发展、争创一流业绩上,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强化培养,提升能力。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坚持选项目型干部、配发展型人才。把400多名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善于攻坚的党员干部,充实到重大项目建设主阵地,汇聚到四大园区建设最前沿,抽调到民生改善第一线。选派优秀青年干部赴苏南挂职锻炼,深入开展以“百名青年下基层、千名干部帮千企、万人帮万户”惠民行动,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增强本领。三是强化激励,增添动力。制定出台《科学发展先进乡镇(园区)考核办法》、《促进科学发展绩效考评机制》等,加强对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和工作实绩的考评,不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有效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紧扣科学发展,投身创先争优主战场。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最大实践,以科学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一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围绕“5+3”产业发展战略,力促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现代物流及服务外包等五大新兴产业加速扩张,力推精细化工、家纺服装、建材电子等三大传统主导产业扩容升级,五大新兴产业的产出已占据全市半壁江山,发展质效显著提高。二是全力以赴决胜江海。抓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加快推动以海门港工贸区、滨海新区、海门工业园区、临江新区为主阵地的江海联动开发。目前,四大园区以全市十分之一的资源,集聚了全市五分之三的在建重大项目,创造了全市二分之一的产出三是坚定不移统筹城乡。深入推进以“同路、同教、同医、同保、同水、同乐”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统筹“六同工程”,全年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超过5亿元,农村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加快城市发展格局由“背靠长江”向“面向长江”的历史性转变,城市化水平超过50%四是不遗余力普惠民生。全面实施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业、贫有所济、住有所居”为主要内容的“五有”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社会保险覆盖面达95%以上

三、着眼二次率先,拓展创先争优新空间。坚持把选树标杆、赶超目标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方法,努力在全市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生动局面。立足率先建成苏中苏北首个全面小康达标市,开展对标定位、对标找差、对标明责“三对标”活动,引领全市上下树立标杆,自加压力,把学赶的目标瞄准苏南发达县市,把赶超的对象锁定同期建成小康县市,把奋斗的方向定位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二次率先”拓展创先争优新空间。为此,我市确定了“争先崛起长三角、抢先跨江进八强、率先基本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江海同兴、城乡同步、民生同享”的发展战略,着力构筑“全方位的现代开发体系、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体化的现代城乡体系、科学化的现代社会管理体系、多元化的现代文明体系”等五大现代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一大目标”、“三个两番”、“五项提升”。“一大目标”,即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江苏前八强,力争在苏中苏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三个两番”,即工业应税销售、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三大核心指标比“十一五”期末翻两番;“五项提升”,即第三产业占比、国际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群众幸福指数和生态环境水平不断提升。

(曹斌书记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议上的发言)

管理员2011-06-01浏览([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组织建设

 

公示公告

 

党建基础知识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