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海门三厂工房街社区支部书记黄占明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大][中][小]

“下辈子,我还给大伙当支书”

 

有的人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但没有哪里比站在老百姓的心里更好!

——

 

65日傍晚,天气闷热。海门三厂工房街社区的居民,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纳凉,而是聚守在电视机前,泪眼婆娑地看同一个节目——当地电视台播放的专题片《最美社区书记》。

故事的主角黄占明,2005年起放着年收入近百万的老板不当,响应组织召唤“转行”到工房街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8年来,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岗位上,先后捐出160多万元用于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今年515日,年仅51岁的他因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他牵挂的居民。

“不,黄书记没走,他答应下辈子还给我们当支书的。”社区老党员张连卫哽咽着告诉记者,上月底社区党员例会,尽管没有黄书记主持了,但社区103名党员一个不落。“每月底的党员例会是黄书记生前定下的,专门商讨帮居民解决问题,这样的传统将一直延续下去。”

当晚,不少居民用手机将每一个有黄占明生前音容的电视画面都拍了下来,“留作永远纪念”。

 

“他想好的事,拼了命也要做好”

500多米长的果园路,是当地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记者刚走到路口,就被周围的居民团团围住。

“这条路和地下管网,都是黄书记自己掏钱修的。没有他,一下大雨,积水淹过小腿。”说起黄书记的好,居民们一个个泣不成声。

20多年前,黄占明从摆地摊起步,渐渐把企业做成拥有268家连锁店的华东地区最大渔需批发公司,先后获得“全国光彩之星”、“全国创业之星”等荣誉。

20058月,黄占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重大转折。原三厂镇党委物色当地能人当村官,动员创业有成、又热心社会公益的黄占明担任工房街社区党支书。刚开始只是兼任,可两年后,他索性把手中的生意全部转让出去,“转正”铁了心在社区干。

“他跟我解释说,生意啥时都能做,现阶段就想集中精力把社区书记当好,带着大伙改变落后面貌。”妻子汪卫萍抹着眼泪回忆说,“我晓得,他想好的事拼了命也要做好,我就只有支持他。”

工房街是个怎样的地方?这里的果园新村2000多户居民中,一半以上是老通棉三厂的双下岗职工,100多户居民常年蜗居在狭小阴暗的棚披房里。而社区连间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各项工作在全镇垫底。

第一次开居民组长会议,通知18人只来了3人,而这3人还是冲着看黄占明热闹来的。黄占明一声不吭在社区转了一圈又一圈:路不通,他自掏腰包10多万请人修;垃圾成堆,他卷起裤腿跳进去带头清理;社区没有办公房和服务设施,他将自己公司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房腾出,又拿出20万元装修一新,会议室、阅览室、健身房、老年活动室一应俱全……去年,这个一直戴着“散、乱、差”帽子的社区,被评为全省文明示范社区。

“有的人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但没有哪里比站在老百姓的心里更好!”与黄占明有20多年创业交情的三厂个体劳协会负责人严志达感慨万端。

 

 

“手机24小时开着,否则居民找不到我”

217日,身体不适被当地医院确诊为肺癌;32日,住进上海四一四医院。检查、打针、输液、化疗,黄占明手里始终攥着手机。他说,“关了,居民就找不到我了。”

电话那头,时刻牵挂的是社区困难居民的冷暖。

“没有黄书记,我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了。”身患尿毒症10多年,丈夫身体又不好,正当刘丹感到绝望的时候,黄占明找上门来,为她办了低保,临走时,还悄悄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塞给了她。以后春节、端午、中秋,每次他都会带着红包和生活用品来看望。“3年了,一年5个节,一次都没落下过。去世前几天,他自己躺在病床上,都不能说话了,还特地嘱咐社区干部上门来看我。”说到动情处,刘丹哭得浑身筛抖。

530日,天降暴雨。担心有居民家要遭灾,社区志愿者单炳祥习惯性地拨打那个尾数是“888”的手机。猛然间,他意识到自己是在拨打黄书记的电话,顿时泪流满面。

“黄书记的手机24小时为居民开着,只要居民一个电话或发个信息,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单炳祥清晰地记得,去年8月那天,早晨7点,黄占明刚捧起饭碗,一个居民打来电话,急乎乎地反映中华苑小区不少住户家里进了水。黄占明二话不说,冒着暴雨就赶了过去,赤脚踏进没过小腿的深水中,帮助排除积水,挨家挨户查看转移受淹居民,最后把一名80多岁的独居老人抱进了自家安顿休息。

“爸爸总是为别人想着,为别人活着,如果他能为自己多考虑一点,也许不会这么早走。”从广州赶回来的儿子黄统红着眼睛对记者说,“哪怕在家吃饭,只要居民一个电话,他撂下饭碗就走。”

黄统给记者打开父亲皱巴巴的公文包,里面放着好几本电话簿,每本后面的空白页上,都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居民的电话和需求信息,几乎被翻烂了。

 

 

一本“糊涂账”,记着对百姓的牵挂

20061 ,慰问敬老院、特困户8000元;

20082月,慰问特困户13000元;5月,汶川地震捐款8600元;

20106月,资助贫困女童10000元……

在社区办公室,副书记瞿春萍拿出两张A4纸,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黄占明近年来的捐助“明细”。“这是黄书记去世后,我们根据平日的工作日志和走访居民粗略的统计。”瞿春萍噙着泪告诉记者,在社区任职8年,黄占明总共捐出16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他自己上门看望一些困难户悄悄塞的红包。“每次与书记一起去慰问,他都要自掏腰包,还不让记账,说这些都是零花钱,不值得记。事实上,他究竟捐助了多少钱,就是一本‘糊涂账’。”

黄占明的这本“糊涂账”,却清晰地铭刻在受助百姓的心坎上。

“大恩人哪,我家现在的新房事实上是他的!”卜连桃家原来住三厂职工宿舍不到30平方米的窝棚里,夫妇俩都患重病,家里穷得叮当响。前几年小区建设拆迁,黄占明自掏腰包给卜连桃“包”下一个新家。卜连桃小心翼翼从床底下掏出一个纸袋,里面是一本鲜亮的房产证:“果园新村002203室,建筑面积55.37平方米。”

对社区建设慷慨,对困难群众大方,但他对自己却出奇的“抠”。“10多年了,他几乎没给自己添过一件新衣服。”妻子汪卫萍揪心地告诉记者。儿子黄统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父亲的内衣和袜子居然还打了不少补丁,忍不住放声大哭。

“但他见不得别人受苦,看到谁有困难,只要兜里有钱,总会偷偷资助。”身上没钱了,就悄悄从妻子钱包里“偷”。为了安慰妻子,他还时常“说谎”,有一次明明捐了3000块,还“骗”说只捐了100块。

这么多年来,黄占明到底捐了多少钱,做了多少好事,资助了多少居民,汪卫萍也说不清楚。“他当了8年支书,不仅工资、奖金一分钱没拿回来,还把家里‘捐’空了。”(陈明 俞新美)

hmqzlx2014-03-18浏览([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党的群众路线

 

党建基础知识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