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建“444”园区党建工作体系
有效覆盖 有为平台 有力保障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大][中][小]

(通讯员 成组)近年来,四川成都市按照提高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增强党的政治和服务两个功能的思路,探索创建了“444”的工业园区党建工作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园区发展的综合优势。目前,全市21个工业园区入驻企业2150家,2014年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5%。

探索“四种模式”建立党组织

“双孵化”模式。针对党建基础好的重大企业,从项目引进开始,园区党工委就主动进入谋划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帮助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实现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见效、同步提升。目前,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

“党建组团”模式。以园区为单位,针对中小企业比较多、党建基层薄弱的特点,该市把属地党委力量、职能部门资源、园区企业党组织作用汇聚起来、统筹使用,成立综合党委及工作机构,开展组织联建、党员联管、场所联用、活动联办,实现园区党建与经济发展相融互促。

“园地共建”模式。针对一些产城融合发展的工作园区,该市探索“经济发展区域化、基层党建一体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属地化”的“园地共建”模式。属地镇党委或街道党工委发挥组织优势,统筹园区内企业和社区资源重点抓党建抓服务,园区党组织重点抓项目抓发展,实现园区党建工作、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推进。

“产业建党”模式。针对一些工业园区呈现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该市发挥产业链的“串联”优势,依托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产业协会建立党组织,将进入产业集群内的每一家企业链接起来,实现产业和党建一体化发展。

搭建“四种平台”促进党组织作用发挥

党群服务平台,凝聚园区职工。该市建立33个区域性党群活动中心,培育和引进社会组织进园区,提供书籍借阅、知识讲座、红色播影等服务。建立咨询调解、信访接待和法律服务“三支队伍”,建立“谈心接待日”、劳动争议调解等制度,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近三年开展维权帮扶5000余次,为职工群众解决工作生活困难7000余人次,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定基础。

人才支撑平台,支撑园区发展。实施“成都人才计划”,建立1.2亿元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依托企业和产业园区大力引育高端技能型等急需人才。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开办“创业天府·菁蓉汇”等系列活动。

先锋示范平台,引领园区文化。开展“双强六好”活动,细化考评标准,选树园区党建工作示范点125个。深入开展“党员先锋行动”和“党建之星”业主典型、“党员服务明星”评选等活动,设立党员先锋队790个、党员示范岗9300个,引导党员争做企业攻坚破难、创新发展的带头人。

智慧党建平台,畅通园区信息。适应工业园区青年科技人才、新生代技术工人大量聚集特点,运用蓉城先锋党建网站、数字互动电视、手机党报等媒介,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网上活动室和网上党校,在网上展示企业文化、推荐企业产品。

建立“四套机制”强化党建工作保障

“四级”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市委和各区(市)县委成立“两新”工委,把工业园区党建作为重要职责;相关乡镇(街道)成立园区党建工作指导站或“两新”工委,21个工业园区成立党工委,构建了市、县、乡和园区四级党建工作管理体系。建立台账管理、目标考核、半年通报、党建巡查、党建述职等制度,确保园区党建工作实效化。

“选派聘培”骨干队伍机制。采取“内部选”“上级派”“社会聘”等方式,选好配强园区基层党组织书记1012名。从各级党政机关为工业园区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3581名,大学生党建志愿者50名,加强园区党建工作力量。近三年从企业管理人员、业务骨干中培养党务工作者7600余名,重点吸收了3408名企业主、合伙人、业务骨干入党。

“1+X”党建阵地保障机制。采取区域共建、社企联建、企业自建等方式,每个工业园区至少建立1个区域性党群活动中心,实现“一个阵地、多种资源、多种功能、集约服务”。在规模以上企业和有条件的企业单独建立党员活动室,1500多家规模以上园区企业党组织单独建立了标准的党员活动室。

“四种渠道”党建经费保障机制。采取税前列支、党费全额返还、地方财政补助、划拨党员教育培训专项经费等四种方式予以解决,原则上党委不低于15000元/年、党总支不低于8000元/年、党支部不低于5000元/年。对新建党组织,一次性补助党建工作启动经费8000元。近年来,市、县两级每年保障园区党建工作经费都在5000万元以上。

jshmzzb2015-12-10浏览([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公示公告

 

党建基础知识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