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明确标准规范程序多维度辨别让干部“下”得准确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大][中][小]

(通讯员童祖轩)北京市通州区结合城市副中心建设需要,以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为导向,切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2015年以来,先后对9名存在问题的处级干部分别采取免去领导职务、诫勉等方式进行了组织处理。

明确标准,让“下”得规范。该区制定出台《关于认定和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办法》,将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的情形明确为政治品质不适宜、能力水平不适宜、遵章守纪不适宜、履行职责不适宜、身体状况不适宜等8类,并对每类情况分别制定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认定指标,构成干部“下”的“红线”和“雷区”。通过组织定期考核、目标责任考核、日常了解考核、实施专项考核、群众举报受理、媒体反映核查、其他等7种方式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认定。制定规范严谨的认定程序,包括提出初步意见、进行调查核实、向有关方面征求意见、根据需要复核、区委专题会议酝酿、提交区委常委会讨论决定等,确保界定科学、实施规范。

多维度辨别,让“下”得准确。该区通过近距离接触、贴近式考核、多角度分析、立体化监督,准确辨别干部日常表现。实行近距离接触,建立立体化考察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近距离考察干部工作制度的意见》,实行区级领导访谈、组织部长走访、组织部干部定点联系等制度,近距离了解处级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表现、一贯状态和群众口碑。实行贴近式管理,建立干部专项考核制度。注重深入工作一线考察干部,围绕“两违”治理、行政办公区棚户区改造等多项市、区重点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采取专项考核的方式,了解干部的能力素质、精神状态,将个别作风漂浮、消极敷衍、状态萎靡的干部甄别出来,把识别的功夫下在平时。实行多角度分析,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基础性分析、常规性分析、延伸性分析和个性化分析,全面掌握其平时情况。区委定期听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情况汇报,为准确识别干部提供有力支持。实行立体化监督,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纪检、检察、审计、信访等部门的沟通交流,实现干部信息情况月通报,启动干部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信息收集、数据分析、认定调整的全过程管理监督模式,为掌握干部动态情况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结合“庸懒散”和“为官不为”专项治理工作,对干部的突出问题进行精准“画像”、分类施策,进一步解决“下”得准的问题。

实行跟踪管理,防止“一下了之”。由区委或组织部主要领导与调整对象进行谈话,说明调整理由,做好思想工作。由被调整干部所在单位负责对其进行跟踪了解和教育监督,并建立工作档案。每半年将其表现和改进情况形成书面材料,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区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根据被调整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报告情况,适时对其进行考核。对于被降职、责令辞职、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在新岗位表现优秀或成绩突出,经组织考核符合任用条件的,两年后可重新任用;在新岗位表现仍较差的,进一步进行调整。

jshmzzb2016-05-05浏览([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公示公告

 

党建基础知识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