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镇青正村:党建领航风帆劲 乡村振兴焕活力
    来源:海门党建网    [大][中][小]

近年来,正余镇青正村在区、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当成一项固本强基的政治任务,始终将乡风文明作为提智提质的航标所在,始终以着眼人才队伍建设补足士气与底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

“党建+产业服务”

打造“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青正村与辖区内具有一定规模的14家企业建立了“村企红色发展联盟”共商村企发展,探索招商引资新思路,构建集五金、汽配件为一体的多元工业产业结构,吸纳本村村民就业超200人次。村两委把联盟作为村、企、民三方共赢的发展平台,村级集体资产经营思路有出路、企业税收返还幅度有提升、企业管理服务收入有增加。

打造“服务创收型”发展模式。以前,全村以种植大棚和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自开展“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结对共建以来,进一步转变思想,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在2018年实施了2800亩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可达2300亩。同时本村有自主经营的新型合作农场310.05亩可以作为生产基地,与南通农业龙头企业海门谷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进行共建联盟,以土地和厂房进行入股,年终收益按投资额进行分成。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模式发挥联盟效应,进一步扩大生产基地,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站式服务不仅把杂粮生产基地放在本村,而且带动和指导、服务各村周边10000亩特色杂粮的种、产、销,农民每亩可增收近300元,实现支部和农户双赢发展。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确保今年村营收入超过百万元,为推动海门、正余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党建+村治民治”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晴雨表”,乡风文明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文明程度以及质量和水平,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青正村以“党建+村治民治”让乡风淳起来。

党员掀起“新乡风”,抓住关键力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以党风促民风。丰富载体活动,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四评一遵守”“送文化惠民暖人心”“最美海门人”“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活动,提升乡风文明程度;组建专业队伍,成立中老年文艺宣传队、舞蹈队、健美健身队等文艺团体,开展“创建文明城市”专场文艺演出,用好百姓大舞台,开展“送戏下乡”,建设“四星级”农家书屋对外开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党建增添“新地标”,投资40万元打造11000平方米的党建主题广场,挖掘青墩文化,弘扬青墩精神,弘扬传承红色基因,将党建文化与法治建设、廉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党建阵地由室内拓展到室外,党性教育由党员覆盖到群众的新跨越和新突破。

“党建+人才振兴”

“人才兴则乡村兴”,青正村党总支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切实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发挥人才兴农富农的积极作用,构建农村人才工作新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面。

以村干部队伍建设“聚人才”。强化人才储备计划,建立从本地乡村走出去的行政事业及国有企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伍军人、致富能人、专业技术人员、外出经商人员等能人数据库,按照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双好双强”标准,选优配强村干部班子,凝聚乡村振兴新生力量。

以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育人才”。实施“三培养三引领”育人计划,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返乡创业人员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引领农村创新创业主体不断壮大;把党员培养成创业带头人或合作社负责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加快发展;把党员带头人、合作社负责人培养成村党组织“两委”委员,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一起开启全面建设“实力青正·幸福青正”的新征程。

jshmzzb2021-11-11浏览([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组织建设

 

公示公告

 

党建基础知识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