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海门,激情澎湃,梦想飞扬。
5月18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海太过江通道地方配套工程正式开工。展望不久的将来,海门与上海、苏南就要实现从“隔江相望”到“跨江融合”的历史性转变。
5月25日,“海门人才日”暨第五届东洲英才创业周启幕,“线上”+“线下”,吸引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近400名专家学者、杰出人才以及知名企业、创投等机构的代表“云端”互动,共话发展。
海门,拥江揽海,因才而兴。
一千多年前,江与海的激情碰撞、冲积沉淀,孕育了这片开放包容的热土,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创新求变的海门人。
一百多年前,被赞誉为民营企业家先贤和楷模、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先生,怀揣“实业救国”的梦想,引领江海儿女开风气之先,建城镇、办实业、兴教育,开启了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创业之路,海门由此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江海儿女积极传承张謇先生创新创业的奋斗基因,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求精致,特别重文教”的精神,凭着“特别能应变、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包容”的特质,走出了一条紧紧依靠人才、充分用好人才的发展之路。
海门成为长江以北首个GDP突破千亿元的县市,两度荣获“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名列“2021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14位、全省第10位,“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25位、全省第8位。
海门,追江赶海,携才同行,形成了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格局。截至目前,海门人才总量超过23万,在海门创新创业的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等顶尖人才67人,自主培养国家级顶尖人才15名,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91名、省“双创团队”12个,被确定为苏中苏北唯一的“全省人才发展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各类人才的加速汇聚,使海门的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更成为海门开放创新最生动的注脚。
海门致力打造极具吸引力的政策体系,让人才创新创业的底气更充足。近年来,海门量身定制个性化、有特色、可操作的人才直达政策,人才专项配套资金总量提高到2.5亿元,贯穿人才引进、培育、服务等各个环节,覆盖从“顶尖”到“乡土”、从“海归”到“本土”各个层次。
海门致力打造极具吸附力的现代产业,让人才创新创业的空间更广阔。目前海门已形成七大产业集群和细分领域12条产业链发展新格局。无论是“身怀绝技”的“前浪”,还是“潜力无限”的“后浪”,都可以在海门这片现代产业高地大显身手、成就精彩。
海门致力打造极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让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更优越。“南通好通•马上办”服务品牌、“一门一窗一网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一站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等,让人才创新创业心无旁骛,居住生活心旷神怡。
今天的”海门人才日”活动开幕式上,国家特聘专家朱永刚博士的高效传热技术及热管理系统研发项目、张俊峰博士的激光视觉焊缝跟踪系统项目等18个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签约。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外籍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夏志杰结合各自领域作了主旨演讲;顶尖人才朱秀轩、青年人才周天宇分别分享了各自的创业故事。2名国家级人才和2个“双创”团队分别获得300万元奖励配套、项目资助。
今年的海门东洲英才创业周期间,还将举办第七届“海智杯”创业大赛半决赛、“东洲智荟”项目路演、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机器人产业“链融合”专场活动等四大专题活动,搭建人才交流的特色平台,更好地激励和服务人才。
行无疆、才无界。牵手海门,共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