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东洲”练兵比武活动“十大攻坚项目”入围成果介绍
    来源:海门党建网    [大][中][小]

“逐梦东洲”练兵比武活动

“十大攻坚项目”入围成果介绍

 

开发区圆德模塑开工攻坚

海门圆德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模具项目是今年开发区的重特大产业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36.3亩,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拟年产250万件塑料零配件及800副智能模具。全面建成后,预计完成年应税销售4亿元。

为加快项目建设尽快投产,开发区项目办、审批局、规建局组成服务专班提供全方位“管家式”服务,开展线上线下的业务指导,同时与海门区审批局、住建局等部门多方联动会商会办,强化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和业务协同,开展施工、勘察、监理、设计单位的确定、方案及施工图设计、临时水电、资金保障等准备工作。开发区项目办联合行政审批局对项目的产业类型、环境准入、能耗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判,认定符合一般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的建设要求,企业充分了解该审批模式的流程、优势和风险后自愿提出申请,在政企互信的基础上明确审批模式。5月25日,海门圆德模塑科技有限公司仅用两天就顺利办理了《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了从拿地到开工的“无缝对接”。这是海门开发区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而这个项目的土地出让合同仅仅2天前才签订让企业体验了一把“五证齐发、拿地即开工”的开发区项目服务效率。该公司项目负责人对开发区的服务连连称赞。

今年以来,开发区积极探索“拿地即开工”的审批模式,以项目尽早开工建设需求为导向,精准服务,有求必应。充分运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模式将企业拿地后才能开展的用地规划、工程设计方案、消防、施工图审查等工作全部前置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前进行,用“一份承诺”取代“一摞材料”、“并联审批”代替“串联审批”,充分利用了土地挂牌出让和交易的空档期,将项目的等地期变为审批的加速期。待正式取得用地手续后,实行“见证换证”、“多证齐发”,为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按下快进键
    下一步,开发区项目建设“拿地即开工”将进入常态化审批模式,以点带面全面铺开随着项目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让更多的进区项目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为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增色加码!

 

临江新区江苏当升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四期开工攻坚

江苏当升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四期工程项目由江苏当升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109642.53万元,总建筑面积50000平米,建成后年产锂电正极材料产品20000吨,预计年新增应税销售50亿元、税收2亿元。该项目的建设将提升当升科技在数码产品锂电池市场的竞争力,符合长远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海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当升项目签约以来,临江新区根据项目推进需要成立了由领导班子成员、各条线业务骨干担任组长和成员的重大项目攻坚先锋专班,深入企业,积极沟通了解项目实际情况,围绕项目推进关键环节,倒排工作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了征地、挂牌、土地出让等各项工作,项目推进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破常规加快项目供地

当升四期项目占地总面积为75.3亩,所供地块有19.5亩的集体用地和55.8亩的国有建设用地,集体用地需先进行成片开发规划后方可征地,耗时较长。攻坚专班经过分析研判,决定采用分期供地的方式来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根据排定计划,先行启动55.8亩的国有建设用地的挂牌流程,同步推进施工图设计工作。专班成员在征地、挂牌等前期手续办理工程中,提前对接企业,明确有关要求,协助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一标段55.8亩供地完成;同时,19.5亩二标段也积极推进成片开发规划,加快征地以及挂牌事宜。项目推进中,专班成员多次就当升项目推进召开线上、线下会议,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主体,全力落实土地保障,高质量推动项目建设。

一、全过程协助项目推进

攻坚专班紧盯项目进展,加强沟通协调,确保项目正常推进。由于设计单位进度缓慢,加上项目方不熟悉报建手续流程,双方多次沟通设计进度缓慢问题依旧得不到有效解决。为此,攻坚专班赴常州协助当升公司与设计单位会商协调,就报建流程中的有关环节与设计方按照“提前介入、同步推进”的原则,倒排时间节点,加快开展设计工作。同时,专班成员与审图办等业务部门保持沟通联系,及时反馈相关和要求和建议,加快推进审图进程,助推项目于2022年6月顺利办结施工许可证,比原计划提前半年以上。

三、早谋划完善配套设施

配套设施建设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攻坚专班遵循提早谋划的原则,有序推进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当升四期项目用电容量较大,需新上110KV专线电力配套设施。自签约以来,攻坚专班积极推进110Kv电力配套工程,多次邀请供电公司共同会商,最终确定由灵甸变接入专线,比原计划节省资金成本数千万元,并大大降低了工程难度和审批时长。110KV外部线路工程推进期间,攻坚专班得到了供电公司、交通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线路初步方案已经南通供电公司评审通过,施工图设计完成。

 

常乐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工程

今年以来,常乐镇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创成“全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为目标,以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行动为重点和抓手,坚持分类施策、片区示范、整体提升全力全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坚持同频共振,凝聚工作合力。建立建全工作机制组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牵头负责的“乡村振兴办公室”把建设具有特色的文明生态宜居乡村纳入全镇中心工作,开展工作动员会并制定行动方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逐步形成上下联动、高效统一、指挥有力的工作格局。打造“四村”组团发展以中南、颐生、官公河、八烈四村组团振兴为引擎,颐生村被列入今年南通市持续打造示范村颐生“盐行桥东村”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中南村乡村振兴故事被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振兴路上》节目报道。完善系统管理体系党委书记不定期带队调研各村乡村振兴工作察看并听取进展情况重点解决部分村人居环境建设“落后半步”的问题加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提拔4名副书记任书记调整2名工作不力的书记不断壮强乡村振兴“领头雁”队伍

二是锚定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及时分解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五大行动”各项目标任务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落实落细工作举措,制定各项指标月度任务清单。开展“三比三赛”行动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工程纳入对村居的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中考核结果与村居干部绩效考核挂钩每季度进行亮绩激发村居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升农业农村整体工作水平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启动实施盐行桥乡村振兴项目、官公乡村振兴项目、颐生酒加工工业游项目,推进“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常乐板块建设常乐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颐生村成功入选2022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 “最佳旅游乡村培育”名录

三是深挖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亮点。持续放大全镇区位、人文、生态的叠加优势,不断夯实创建基础。坚持党建引领,创建“党建+生态家园”新模式,探索构建“红网格通通建成立“党员突击队”、完善“党员河长制”持续推动现代农业转型提效,新建成优质稻基地2500亩、“乐番天”现代农业园区二期200亩,新申报省绿美村庄1个,新申报市级示范型家庭农场2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组织农民职业技术培训500人次。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强化人才支撑建成并投用“常乐创新谷”一期成功招引30多家企业和8个总部经济项目入驻,招商引税超过2000万元入选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2个成功申报“乡土人才”1名、“双创人才”1名2名企业创新人才入选区首批521”东洲青年英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正余镇“一核双链”持续赋能 打造特色智造产业社区

全面推进党建资源、发展资源互融互通促进党的建设引领赋能机器人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正余镇党委建立了以智强链”攻坚专班,推动“研发-制造-应用”机器人全产业链闭环发展,聚力打造功能集约化的“复合型”产业社区。

一、强化党建引领,明确攻坚高目标

锚定攻坚目标。以打造研发制造、场景应用、服务转型的机器人全链条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建设具备“产业”和“社区”双重属性的“复合型”特色智造产业社区,用好机器人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两大载体阵地,为产业链上企业在改善经营管理、培养留住人才、推动协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互商合作的平台,进而提升整条产业链的风险抵御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宣传动员。专班成立以来召开稳企业强主体、畅循环稳工业攻坚行动动员会3场,制定成熟有效的助企惠企方案,密切跟进宣传,联动微信公众号,形成工作互动,做到“企业网格”周周有声音、“前沿阵地”月月有活动,“专班能效”季季有总结,切实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做好协调统筹坚持将党建“基因密码”作为引领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链上党组织实现全覆盖,形成紧密的党建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召开联合党委联席会议,明确了产业链、党建链的“双链”任务清单,召开“聚智引才•共‘链’未来——疫情下机器人产业的‘危与机’”专场研讨会。

     二、细化服务保障,探索攻坚新路径

“专班”集体攻坚。“以智强链”攻坚专班多次登门拜访、协调产业链联合党委内相关区级部门、主体区镇、链上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单位的党组织,争取南通上研科创中心设计方案完成,年底前动工;龙头企业振康公司项目征地工作稳步推进,为下阶段产业链补链强链提供重要保障“小组”逐个破题。通过“跨部门、跨领域、跨专业”的形式,攻坚专班下“红链招商”“蓝创智造”攻坚党小组应“题”而立,将“攻坚有我”显担当行动贯穿全过程,成功破解南通市重大项目海新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正宏科技和力驰新材料两个产业链配套项目开工等7项难题,打造出功能齐全、办事便捷的产业社群。“党员”率先垂范。以智强链”攻坚专班成员主动担任项目攻坚专项“联络人”“代办员”,秉承着“集中办事,少跑一趟”的服务企业理念,反复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收集、研判有效信息,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73条,形成有效战斗力,让年轻干部在攻坚一线担责任、增本领。

三、深化多方协作,凝聚攻坚强合力

带好“红色队伍”。引导产业链上272名党员聚到一起发挥作用。专班成员“一对一”开展对产业链上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实施党员队伍“先锋行动”红领队伍“领航行动”、出资人队伍“振兴行动”,在链上设立“党员示范车间”“党员示范班组”“党员责任区”197个,评选“岗位先锋”“优秀共产党员”42用好交流平台。依托机器人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智享·E家”“创客·空间”“遇见·聊吧”“打call·小站”“产业链红领工作室”等功能型阵地,开展“产业链红领大讲堂”“党性教育实景课堂”“创客路演”“企业交流沙龙”“链上企业轮值参观”等活动,以走心的学习讨论碰撞出“智造火花”。聚好群团合力。专班成员依托自身工作优势,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职工权益我知道”科普讲座;举办“缘•东洲愿”——“青春筑梦·共享未来”单身青年联谊交友活动,开展“青年思政课”“链上党员青年说”交流活动;成立机器人产业链妇联,召开链上“AI妇女”职工运动会,党群共建、服务大局的作用更加彰显。

 

余东镇中科智能产业基地项目

中科智能产业基地项目,占地115.7亩,总投资5.5亿元。自2022年疫情缓解以来,余东镇全力推进征地拆迁、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等工作,保障中科智能产业基地项目及时开工,促进基地项目早日签约。

今年伊始,余东镇党委召开中科智能产业基地项目专题会议,部署征地拆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组织成立中科项目攻坚专班,下设征地拆迁、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攻坚小组,由班子成员、业务骨干分别担任攻坚小组组长和成员,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一、土地征收干出高效能

此次征地工作共涉及三个村民小组200多亩土地。根据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镇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征收攻坚小组。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小组成员开展了专业细致的政策解读学习,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做到服从指挥,听从安排,口径统一,步调一致,迅速投入工作。同时,在前期充分排摸的基层上,根据任务难易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做到职责明确,任务明确,包干到人精确到天,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专班工作人员充分发扬“5+2”、“白+黑”工作精神,“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态度,聚集力量主攻“钉子户”、“困难户”,善用社会资源,巧用人文优势,逐一击破,想尽办法以从没有过的速度、从没有过的质量、从没有过的效能,仅用14天就完成了此次征地拆迁工作,高效保障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地块已如期办结土地证。

二、招商引资跑出提前量

余东镇高度重视中科项目招引工作,创新招商模式,设立中科项目招商攻坚小组,由中科团队负责收集项目信息,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中科团队与镇招商工作人员组成小队,共同赴上海、浙江、苏州等地考察项目质量,根据余东产业定位,瞄准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科创项目、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项目进行引进,严把质量、产出关。在同步推进项目评审、征地拆迁、土地供应的同时,组织中科引进项目意向签约、提前来余考察。截止11月初,招商攻坚小组累计外出走访企业100余家,产业园已完成实际签约科创项目7家、意向签约科创项目15家,同时获取征地类重特大项目信息及重大外资项目信息10条,为2023年项目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三、项目建设拼出加速度

余东镇项目服务攻坚小组积极推动中科项目评审工作,镇主要领导与区级机关各部门领导沟通协调,项目服务工作人员进驻审批中心窗口积极奔走项目审批手续,经过努力,争取到项目建设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力争做到中科项目拿地即开工。派驻工作人员到昆山施工图设计公司蹲点抓进度,协调对涉及5大专业、30栋厂房及配套设施设计进程排定加压“时间表”。实施项目进程周报制度,严格按照既定计划推进项目手续办理工作。目前,该项目已申报省级重大创新平台载体项目,将于11月底办结施工手续,12月开启全面建设。

 

政府办聚力集成作战齐抓共管 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今年以来,区防指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求,牢记疫情防控国之大者,先后打赢上半年疫情防控的持久战(3月23日-4月23日,18例)和“1018”遭遇战(出租车司机茅某链条共波及38例,其中在海门19例),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特别是“1018”疫情,10月18日凌晨5:30海门区防指部接报2起核酸检测混管异常报告后,迅速启动战时响应机制,全力开展追阳、流调、封控等工作,全面克服阳性病例职业特殊、活动轨迹复杂、病毒传播快速等多重困难,以快制快、全面筛查、落实管控,迅速果断阻断疫情传播,经过72小时的奋力攻坚,10月21日实现社会面清零,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取得疫情防控最大成效。

一是迅速开展流调追阳。1018日通过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发现阳性病例茅志斌后,考虑到其职业特殊性,迅速组建流调工作专班,对其10月12日以来全部轨迹进行排查,对可能接触的人员迅速落实管控措施。对于10月18日凌晨同时段在外省返海人员“落地检”中发现的阳性病例赵迪(10月15日乘坐茅志斌出租车),我区立即指令封控其所在的艾郎风电厂区,并派出工作组进驻厂区抓好疫情防控。根据现场流调情况,结合厂区分布和企业住宿条件,本着先管后筛的原则,第一时间将赵迪同培训人员、同楼层人员及初步流调密接人员进行集中隔离,并对所在的D栋宿舍楼进行封闭管理,全部上门磁和上门采样;同时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状态和重点部位安全维护等因素,本着力求最小代价达到把疫情防住和企业保生产的双赢目的,对其他员工采取静态管理和全员核酸检测等措施。对于茅志斌、赵迪等所有病例,实行区四套班子包干责任制,负责全流程流调溯源,累计排查密接2508人,集中隔离7349人,坚决快速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链条。

二是迅速实施社会面管控。10月18日起,全面强化社会面管控,各类公共场所严格执行卡码查验、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码通行、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规范划定中高风险地区。为强化对高、中风险区的组织管理,成立由区委常委任组长的社会和社区防控组,实施片区点位长负责制,从区级机关抽调240名志愿者充实到基层一线,在扎牢疫情防线的同时,统筹做好物资供应等服务保障,全力保障管控区平稳有序。疫情发生后,连续开展10轮区域核酸检测,其中9轮全员核酸检测,1轮重点区镇(海门街道、海门港新区、三星镇)核酸检测对未参加的人员赋黄码、短信提醒,各区镇对照名单数据逐户排查,督促“应检尽检”。

三是迅速优化黄码人员采样和医疗救治。为实现样本快采、快送、快检,迅速组织力量,及时将黄码采样点由原来的2个扩增至8个,抽调机关干部组建样本转运专班,负责协调组织黄码人员核酸样本送检工作。研究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健康码“黄码”和中高风险区内人员医疗服务的通知》,建立区、镇、村三级服务机制,明确“黄码”及中高风险区内人员就医流程,开辟危急重患者就医绿色通道,确保及时救治。

四是迅速畅通转运隔离机制。坚持边流调边转运,调集60余辆大巴、120余辆小型转运车,实行区级统一调度,单日最大转运量超2000人。先后启用40个隔离点,全面完成“三区两通道”、配齐“一长七组一感控监督员”。安排工作人员驻点开展隔离人员信息核对,确保转运过程“速度快”“信息准”。

综上,防指办面对突发疫情,组织推进有力、工作措施扎实、处置成效明显,最大程度降低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法院涉企服务直通工作室

2022年,海门法院在现有“涉企服务直通工作室”平台的基础上,全面整合诉讼服务、民商事审判、保全执行等司法资源,组建攻坚专班,打造“涉企服务直通车2.0”工作平台,为企业涉诉纠纷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诉前调解、诉讼保全、司法鉴定、立案服务、破产指导、速裁快审、善意执行、法律培训等八项司法服务,助力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化解法律风险、快速高效维权,被区政法委确定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项目护航全区“实业振兴工程”顺利实施。

一是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取得新成效。新设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商会商事调解中心、职工法律服务工作室三家联合调解组织,与“老干部银辉调解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道交一体化中心组成调解矩阵,高效化解八类纠纷。1-10月,民商事案件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案件1043件,位居全市首位。协调区委、区政府成立三建、中南工作专班,推动相关案件,特别是金融、票据案件庭外协商。今年以来,协调处理涉两建企各类案件近3000件全面拓展涉企服务功能范围,上半年,为全区26家建筑企业开展主题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法律风险”的法律培训全国人大代表唐慧娟“为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点赞”在《人民法院报》头版报道。

二是综合治理执行难获得新发展。对被执行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积极引导当事人达成减免债务、延期支付的和解协议,促使33起涉企案件达成执行和解,到位金额749万元。对31件涉企财产保全案件,及时以替换保全财产、提供保全担保、协调庭外和解等方式对企业经营账户、生产用设备实施解封。全力推进“拒执罪”案件办理,注重与公安、检察机关沟通协调,统一证据认定、法律适用标准、尺度,1-10月,移送“拒执罪”公诉案件39件,立案侦查35件,提起公诉7件,位居全市首位。

三是破产审判机制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针对企业和债权人普遍反映的破产办理周期长、程序复杂难推进等痛点、难点,今年上半年,院打造“执破融合”数据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执转破”工作执行信息化资源与商事审判全面融合,为“僵尸企业”快速退市、释放市场要素资源提供坚实基础,相关工作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执转破”创新机制。深入推进“简易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运行,对破产案件实施繁简分流,实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工作目标。1-10月,审结破产案件42件,审结公益强制清算案件139件,破产清算结案数同比增长905.56%;简易破产案件平均审理时限76天,较去年同期缩短27天,破产审判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发改委高质量发展考核争先进位

区发改委立足海门2022年上半年高质量发展考核在全市位次,成立高质量发展考核争先进位专班,重点推进投资及规模工业相关工作。

为保持投资稳步增长,专班高度重视数据统计工作,通过加强预申报数据分析、联合统计部门加强业务辅导等措施,指导帮助区镇提高数据申报质量,确保完成投资应统尽统,应报尽报,杜绝漏报、瞒报现象。同时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狠抓项目建设不放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投资持续稳步增长。

一是立足于“早”,强化重大项目谋划部署。10月底即对来年全区重大项目进行调查摸底,做到早谋划、早部署,力争更多项目列入省市级重大项目清单。近年来,我区省重大项目数量呈梯度增长,逐年创历史新高,个数始终位列南通首位。

二是立足于“帮”,全力以赴打通难点堵点。对拟开工重大项目,落实区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提升项目协调层级,做到“一般问题不过夜、重点问题不过周、难点问题不过月”。帮助胜宏多层印制线路板、通光海底电缆、海螺新材料、泰森智慧工厂、俐马纺织基地、当升正极材料、纳琳科纳米新材料、中航钛合金新材料等一批省市重大项目单位协调解决能评审批、环评审批、土地证合并、产能置换、征地拆迁、增加电力容量等难点堵点问题。

三是立足于“快”,不断创造海门速度。省重大项目——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8个月时间,依法依规全面完成项目开工前的52项重点任务,创造了重特大项目建设的海门速度;南通市重大项目——艾郎二期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时84天,同时还刷新了区重特大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最快纪录;南通市重大项目——合众汽车内饰件不动产登记证办结当天即办结施工许可证,实现了拿地即开工。今年22个省市重大制造业项目3季度末开工率即达100%

同时,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平稳增长,专班狠抓项目推进、责任落实,在确保数据准确的基础上促生产、促进规、重培育。20221-9月,全区累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943.2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9月当月完成113.2亿元,同比增长16.3%1-10月,全区累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048.5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10月当月完成104.2亿元,同比增长6%

1-9月,全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6.3%,列南通第三,其中,9月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6.4%,列南通第二。

一是聚焦龙头带动。推动企业满负荷生产,做大规模应税销售和产值总量。完善“1532”工业大企业(集团)培育库,进一步实施大企业(集团)领航计划,依托中天钢铁(全年160亿元)、当升科技(全年100亿元)、招商重工(全年80亿元)、艾郎风电(全年35亿元)、容汇锂业(全年25亿元)等龙头企业,梯度打造工业大企业(集团),力争全年培育“1532”大企业(集团)15家,其中超100亿元2家。

二是聚焦小微进规。高质量推进工业企业列规纳统。根据《南通市海门区小微工业企业列规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做好动态跟踪,保持与相关业务部门的常态化沟通,及时了解企业进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联合做好业务指导,抓住年度进规关键期,全力冲刺全年目标。

三是聚焦增量培育。前期,我区根据在年初摸排104个经济新增长点的基础上,再次梳理优化核实,最终确定2022年应税销售增量超2000万元新增长点89个,年度增量目标为358.2亿元。我区将在服务好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增长点的挖掘和培育,引导企业提高产能、开拓市场。

四是聚焦企业服务。重点围绕《关于2022年区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双挂钩双推进意见》、《海门区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及各级发布的惠企政策,常态化深入企业宣贯政策、问需问计,让政策落地落实,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教体局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海门教体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区委关于五个现代化示范区总体要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提升”为目标任务,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目前,我区已成功通过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

一、实施人才强教,坚持教育内涵发展不动摇

一是强化师德师能建设,激发城乡教师成长动力。成功举办新教育实验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奖推广活动,不断放大名师队伍效应。2022年,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厚植为民情怀、提升执法水平”主题教育,建立教师荣誉表彰机制,广泛开展“教育世家”“最美校长”“最美班主任”“最美教师”培育选树活动,全区教育系统师德建设持续向好。二是优化教师交流机制,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化。科学规划、设计区域教师流动制度,加强并完善了校长轮岗交流、市区骨干教师到农村挂职支教和农村教师到市区学校“顶岗”学习交流等制度。同时,健全对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的考评考核,不断提升交流工作质效。

二、深化综合改革,坚持教育品质发展不动摇

一是深化集团管理改革,推进城乡教育抱团发展。以机制创新为突破,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转型发展。2021年,根据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在原集团化办学基础上积极探索联合型义务教育集团和联盟型义务教育集团办学改革,全面增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活力。

二是落实“双减”深化改革,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政策,一体推进课程、课堂、作业、评价改革,确保学校“教足教好”、学生“学足学好”。2021年以来,共在学习强国平台展示51次。实验附小、实验小学2所学校作业改革经验登上央视。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清零。2022年,在全省“双减”工作推进会,海门作经验交流。

四、打造教育品牌,坚持教育特色发展不动摇

特色文化品质卓越提升。教体局五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抓手,走过了十一五的“达标创特”、十二五的“文化立校”、十三五的“品质提升”三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从“有学上”走向“上好学”的华丽转身。

二是张謇青少年研学建设成果喜人。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张謇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海门作为张謇先生出生、学习、传道、兴业的地方,拥有许多张謇先生留下的人文印记,拥有丰富的“学謇”“效謇”“弘謇”研学课程资源。2021年,3条张謇研学精品线路(寻根张謇人文印记、穿越张謇救国之路、追行中国江海之梦)成功入选江苏省中小学生“红色之旅”研学线路,省教育厅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推介。

三是特色教育品牌辐射全国。2017年,新教育实验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9年9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我们主体参与的“新教育实验”被授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四是校园足球运动走向世界。成功打造新教育“校园足球嘉年华”品牌。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建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3所,海门获评优秀试点县(区)。

 

公安局常态化疫情防控

今年以来,区公安局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结合“攻坚有我”承压锻炼活动,聚焦常态疫情防控这一难题,组建由局长任组长、政委任副组长的项目攻坚组,“秒级响应、时溯源头、日清风险”的作战节奏,动员全警精细抓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确保全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平稳,“10.18”疫情实现了“5天社会面清零”。

一是以部署抓落实,“25份文件”促各项措施落实。建立由公安牵头,28家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应急处置专班、常态化督导检查小组。年内,先后召开联席会议、专项攻坚等会议9次,制定下发《全区社会及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八项措施》等文件25份,抽调15家成员单位人员组成5个检查组对各区镇开展督导检查,形成督查通报69期,有效推动了各项防控措施的落细落实。

二是以平时备战时,“15分钟”全警进入战疫状态。建立联勤作战机制,区局主要领导AB角坐镇负责,分管领导领衔包干,汇聚全警之力做大做强流调排查专班。“10.18”疫情发生后,15分钟组建第一梯队、后续统筹增援力量400余人,按照“一病例一小组”分片包干、捆绑作业,实现了1小时形成轨迹分析,4小时形成研判报告,12小时形成专业流调报告。

三是以精细促精准,“4抓手”滚动开展流调排查。创新研发“明镜”数据处理平台,实行涉疫数据全量汇聚、融合清洗、精准推送、实时反馈,工作经验被南通市局简报推广。按照“高于医学定义、快于病毒传播、基于侦查思维”标准,围绕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车、同单元“五同场景”,深化“大数据+情指行一体化+网格化”精密智控,确保病例在管在控,迅速阻断传播链条。“10.18”疫情期间,累计拨打流调电话8万余个(次),排查密接2508人、次密接1859人,研判各类涉疫数据120余批次34万余条。

四是以周密保周全,“4天”掌控疫情整体态势。统盘考量疫情、社情、舆情,超常规打造“找人、送人、控人”的管控闭环,对重点风险人员第一时间落实先行管控措施。严守4个高速公路、1个汽渡卡口,严防输入性风险。坚持涉疫违法犯罪“零容忍”,从严查处拒不执行防疫指令、网络谣言等涉疫案件34起,行政处罚38人,并同步做好涉疫舆情引导,确保管控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人社局三三工作法促进就业提质增效

今年,区人社局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企业发展为大局,着力扩大城镇新增就业规模,提升服务企业成效,为海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人社智慧和力量。截止10月,城镇新增就业预计8190(三季度省核定7367)人,引进外来劳动力2500余人,组织企业参保职工技能培训5560人。

一、三单共建提升就业服务新内涵。精准推送“政策清单”。针对企业政策知晓度的盲区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政策培训,精准投送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高效发挥政策促发展的最大效应。量身定制“需求订单”。成立企业用工服务专班,落实局领导定期走访、人社专员全程跟踪工作模式,深入各区镇开展用工指导,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区—区镇(街道)—部门—企业”互联互通的用工保障“立交桥”。推动集成“快办清单”。稳定运营省人社一体信息平台,将工伤认定申请、工伤待遇支付纳入综窗受理,真正实现“一门引导、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

二、三网互通,搭建人才招聘新模式。拓展“云端招才网”。举办2期“直播带岗”活动,累计吸引41万人次在线观看。依托江苏省智慧就业云平台、“云智聘”“就业吧”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为供求双方有效对接提供“快车道”。延伸“专场招聘网”。依托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各类招聘会12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9万个,新建劳务基地7家,吸纳来海就业2500余人。铺设“内部流动网”。探索“弹性就业+共享用工”模式,支持缺工企业与劳动力闲置企业之间进行余缺调剂,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人力资源“削峰填谷”。

三、三力齐发,释放企业发展新动能。落实“真金白银”解压力。顶格落实多项惠企政策,为4939家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补贴4104.14万元,为219家(次)企业发放招聘、留工、一次性扩岗补助276.55万元。用好“技能派司”添活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5560人,推行“校企合作”新模式,组建校企合作培训班18个,累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901人。激活“人才引擎”提能力。吸引4800余名大学生来(回)海就业,优化各项政策红利,发放人才津补贴1709.19万元。

 

城管局“城心向党·行在东洲”党建引领垃圾分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海门区委提出“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奋斗目标,持续擦亮高效治理品牌,积极打造党建引领垃圾分类示范区。区城管局坚持以“党建红”引领“执法蓝”,围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部署,融合党务、业务、服务、效能四项重点,全面提升垃圾分类管理和水平,加快构建共治共享、宜居宜业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一、组建党员志愿队伍,提高宣传效率。“城管+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模式成立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队伍的宣传教育作用,开展入户宣传、阵地引导、分类督导等,持续提升小区垃圾分类效果。今年共开展了党建志愿服务行动78次,进行了党建科普垃圾分类小课堂32学时,教育培训了900多人次

二、发扬党员模范作用,提高服务效率。发挥小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主动深入社区,认领服务岗位,积极投身到“三定一督”最前线,带头践行低碳节约、循环利用的生活理念,做好志愿者、当好监督员,及时劝导和制止乱丢乱扔等不文明行为。

三、开展共建共商活动,推动提质增效。通过调查研究、梳理热点、座谈摸排等形式,收集整理小区业主、物业、社区所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定期开展街道、社区等共建共商活动,共推动党建破解“急难愁盼”问题18个,如解决分类收运不匹配、工作声音大的问题等,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全区在各小区组建“城管党员+社区党员+党员居民代表+党员志愿者”的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服务小组,为推进“三定一督”小区的居民提供垃圾分类全面服务,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落实到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完成30个小区垃圾分类房配备,小区垃圾分类群众知晓率达98%,参与率达到95%, 群众满意度达到 96%。

垃圾分类“海门模式”两次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情况简报上宣传报道推广。今年南通市城管系统“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现场观摩会暨海门区“‘城’心向党•‘行’在东洲”工作推进会在海召开。现场观摩了垃圾分类“三定一督”示范小区金牛花园。南通市对我区以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农业农村局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培育村建设

为推进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专班,专门推进,由乡村振兴局专职副局长陈杰任班长,李剑飞任专班主任,施雯华全程参与。

一是提前规划,培育片区特色明显。专班立足各区镇资源禀赋,提前规划今年的示范村、先进村培育布局,突出培育农业产业项目,预选30个培育村进行横向比较。培育主线紧密结合我区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和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打造的“一轴三沿”的要求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重点助推常乐、悦来、四甲等镇开展村组团连片开发,强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在全域振兴上形成了特色分明、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是牵头把关,政策要素落实到位。为保证新一轮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申报项目的质量,专班人员到各区镇开展申报村实地调研,与区镇村会商各地申报项目的规划和方案,于4月上旬组织五个板块指导组成员、区镇相关负责人分三批次召开乡村振兴示范、先进村申报方案评审会,对区镇提交的申报项目逐个过堂审核,强调奖补资金重点应用于产业发展上,杜绝“面子工程”。经过层层把关,最终海门共有8个示范村、17个先进村正式入选2022-2023年度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培育名单,比年初既定目标20个任务数多完成了5个。同时为保障各项目能精准落地,专班组织召开了示范村、先进村项目建设业务培训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账政资金使用、工程建设及审计规范、最新土地政策等三个方面规定进行了详细讲解,帮助各培育村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的方向,有效规避建设“红线”。

三是主动下沉,实施进度得到保障。2022-2023年度2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总投资1.31亿元,项目135个,产业类资金0.66亿元,项目41个。为保证项目的实施进度,专班实行人员挂钩对接培育村,每周深入各区镇指导培育村严把项目建设流程、建设质量、审计要求,强化目标管理、规范管理,对照全年项目任务倒排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实行清单式管理。到10月底,项目平均启动率在90%以上,示范建设产业项目围绕连栋大棚、光伏发电、农产品加工、电商直播、民宿、农文旅等内容全面开展,预计建成后年经济效益在600万元以上。

 

文广旅局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全域旅游是将整个区域综合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发展,促进和带动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有利于统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有利于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有利于完善产业配套要素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区文广旅局全面贯彻落实“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部署要求,立足海门文旅资源优势,探索“文旅融合,创新驱动”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集中力量组建攻坚项目专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目前已顺利通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

一、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成立海门区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组,明确38个成员单位工作任务清单,区文广旅局成立10人工作专班,对接协调相关部门、各区镇。面对众多专业性指标及各行各业融旅政策要求,区文广旅局克服困难,细心求教专家组,开拓创新工作思路,按时完成创建台账编制,并顺利通过评审。编制了《海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沿海旅游风光带旅游规划》等系列规划,明确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任务。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海门全域旅游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等全域旅游发展引导扶持政策,引导和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二、加强项目建设,促进文旅融合。汇同相关区镇和国有企业,全面推进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沿江旅游风光带、沿海旅游风情带,海永旅游度假区、謇公湖旅游度假区、叠石桥国际家纺园提升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构建了“一轴两带六片区”文旅发展空间布局,提升了海门文旅发展质态。推动特色生态乡村旅游发展,先后有4个村被认定为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常乐镇被认定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

三、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克服疫情等因素影响,及时完成73块全域旅游交通标识牌及3处雕塑建设。建成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海门礼物”投放市场;建成A级以上旅游厕所60多座;新增2条旅游专线、8辆旅游公交,将游览点纳入旅游线路;在景区点、交通枢纽、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游客集聚场所,设置海门全域全景导览图60多处。

四、提升治理能力,规范市场秩序。在做好文旅行业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依托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加强巡查监管,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确保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发展。

五、强化宣传推介,塑造文旅品牌。立足长三角,通过全媒体营销和举办“江海文化旅游节”“四季江海”“点亮海门之美文旅夜市”等系列文旅活动,打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文旅品牌。

 

国资办国资国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区国资国企积极响应区委号召,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组建攻坚专班,全力打造国资国企党建联盟阵地,研究制定《南通市海门区国资国企助力乡村振兴“8+N”行动方案》,广泛凝聚力量,吹响“国企联村”行动号角,在助推乡村振兴中打出了“国字号”担当,有序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稳步向前。

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完善通达的基础设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国资国企精准识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重点建设好与村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基础设施。在前期已落地项目基础上,积极谋划农村路、水、电、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的路径方案,累计建设“四好农村路”39条30余公里,污水管网约14万米,沟河疏浚50余条,共计80公里,景观绿化工程17万平方米、沿海防护林绿化工程11万平方米。

产业帮扶解码致富基因。要助力乡村振兴,就要打好“产业牌”,抓牢“产业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拓展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为全区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海晟集团投资490万元建设大棚102亩,投资368万元建立农业仓储物流、农产品产销平台项目;长江口集团采取“国有企业+村经济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分别投资建设250亩桃园和230亩梨园两大果园;海奕集团赴安徽亳州、阜阳考察千亩中药材生产项目,推动现代农村、数字农业发展。

金融帮扶“输血”又“造血”。国资国企深入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延伸金融服务网络。海润集团优化农村信贷体系结构,助力改善“三农”融资难问题,上半年发放农业贷款7笔,共计4350万元;叠石桥集团联合24个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股东出资2400万元,打造家纺产业综合体项目;科技园集团拟投2000万元,计划一年内完成新川崎食品项目引进,带动种植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

消费帮扶走出增收新路径。消费帮扶可以说是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海润集团依托食堂集采平台,与本地5家农村合作社、生产或种植基地合作,累计共协助消化农副产品100余吨。推动消费帮扶提档升级,更要把产品同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海鸿集团以农贸市场为载体,设立“菜篮子”公益性摊位点,努力探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现代农业“海门模式”。

截至目前,全区国资国企先后帮扶全区8个乡镇(园区)共计104个村,实施帮扶事项45项,落实帮扶资金超2400万元,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初心,以初心使命建功乡村振兴。

 

行政审批局“拿地即开工”项目

区行政审批局积极组建“项目服务直通车”攻坚专班,探索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实现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用地到具备办理产权登记条件,审批时间控制在60个工作日内。“项目服务直通车”攻坚专班“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以营造高质量营商环境为目标主动落实77条“万事好通·马上办”海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强化超前服务和部门业务协同,推进开办企业“全程无纸化、不见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建设工程用地批准手续完成后,1个工作日内实现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多证齐发”,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使“坐等企业申请”全面向“主动上门服务”转变,让审批服务“金牌店小二”更贴人心。

5月21日,常乐镇336南、实心河东1号地块实施挂牌后,行政审批局“项目审批直通车”提前介入项目服务,围绕产业定位、环保、节能等政策性标准,合理把握项目准入。编制项目审批“前延”服务事项,坚持“方案定在土地出让前风险化在报建启动前服务做在正式审批前”,深化“容缺预审+模拟审批+全程网办”工作机制。土地挂牌后在南通合众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意向单位完成合规性审查后,服务专员指导项目意向单位通过南通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提交“拿地即开工”相关材料

该地块挂牌期间,行政审批局主动与发改委、住建局、自规局对接,召开项目协调会,设立以党员业务骨干带班的“拿地即开工”项目攻坚专班细化项目报批清单,指导南通合众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投资意向单位及时准备各类审批事项报批资料指导南通合众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投资意向单位依法确定施工、监理单位。同时明确全链预审各环节责任人围绕合规性审查和建设条件确定的内容,开展从立项至施工许可阶段涉及所有审批事项的预审工作,建立问题台账,挂图作战,逐一销号;对申报单位提交的预审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出具预审意见,完成技术性审查工作。

6月14日,南通合众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其申报的年产80万套汽车内饰件扩建项目建设用地批准手续根据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推进极速审批,当日《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预审意见转换成正式批复文件,实现企业建设项目“五证同”。

从挂牌到领证用时仅25天,区行政审批局自我加压、自抬标杆,全力推进“拿地即开工”,将拿地前的“等地期”变为项目推进的“加速期”,实现土地成交之日,即可开工建设,开创出项目审批服务的全新速度”。

区行政审批局将进一步深入推进“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力争“拿地即开工”成为审批常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产业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坚持跟踪与服务并举,为全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保驾护航。

 

 

市场监管局中天“特设攻坚”项目

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是我省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推动钢铁产能由沿江向沿海转移的重点示范项目,海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南通市海门区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攻坚有我”承压锻炼和一线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成立了中天项目“特设攻坚”行动组,与中天钢铁集团紧密联络、积极配合,助力中天项目的建设推进。

截至2022年11月2日,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共有特种设备1232台,其中,锅炉7台,压力容器741台,起重机357台,电梯74台,厂内机动车辆53台;另压力管道238段164.964千米;完成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486人

一、密切政企联系。强化南通市局、南通特检分院和中天钢铁集团多方的沟通联络。一是施工单位进场之初,行动组便组织相关业务骨干对特种设备施工单位进行了专门培训,详细讲解了《南通市特种设备云平台》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办理开工告知、申报检验、使用登记的步骤以及需要提交的资料清单,协助企业以最高效率完成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二是建立微信工作群,加强日常沟通交流,及时对办理过程中中天钢铁集团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实现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通过线上线下协作联动,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三是帮助企业节约时间成本,中天项目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通过中天项目“特设攻坚”组与江苏省局沟通协调,由原来半年取证时间,提前到三个月完成取证,帮助企业大大缩短了办证时间。

二、狠抓安全生产。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在全区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全区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部署的要求,持续加强中天项目组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抓起,借助《南通市特种设备云平台》播放《小通说应知应会知识》系列小视频,并进行随机出题、现场答题等测验,强化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二是充分利用 “安全生产月”等重大活动,深入中天项目,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讲,让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深入一线。三是加强特种设备监察人员能力提升,定期组织持证人员参加监察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及时掌握最新的相关监察知识,建立一支专业、规范的执法队伍。

三、强化监督检查。自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正式建设以来,行动组多次联合海门港新区分局、南通特检院海门所对项目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责令整改。今年3月初行动组得知中天项目3月下旬可能有一条生产线将投入生产,2022年3月10日,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前期中天项目特种设备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专门到现场再一次进行监督检查,并与中天项目组进行沟通,责令中天项目组加大对特种设备安装单位的管理力度,督促安装单位认真执行特种设备安装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存在问题逐一落实整改,确保特种设备安装质量。并于2022年3月28日企业第一条生产线点火前,完成特种设备的检验、注册登记等工作,保障项目顺利点火投产。

为进一步服务好中天精品钢项目,助力项目的顺利推进,也为积累服务重特大项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经验,海门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努力,发挥本局职能,加强监管确保项目运行安全。

 

信访局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项目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信访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解决信访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区信访局深入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聚力矛盾攻坚,倾力积案化解,有效保障了全区政治安定、社会安稳。

一、领导高度重视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工作,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定期听取重复访治理工作推进情况,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格局。严格落实领导包案机制,区领导主动作为,常态化开展接访、包案及研究重复信访事项。通过领导干部有力推动,真包实干,全区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难点重复信访事项。

二、压实各方责任

将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工作纳入高质量考核,四部门联合通报每月定期对重复访治理专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对因拖延推诿、工作不力的单位提交大督查办进行督查,对发现问题通过提醒、交办等形式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制定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上级目标考核进度,建立工作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进行动态管理。针对重点重复信访个案、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逐案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严防责任空挂;逐案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化解方案,逐一推动落实,确保问题处理到位;逐案明确化解时限,根据研究确定的各方责任和制定的化解方案,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逐项明确化解时限。

三、强化督查督办

区委区政府印发督查方案,成立由政法委、法院、检察院、信访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对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等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督查指导,强化督查通报推动专项活动推进落实。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职责作用,加强具体指导,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研究解决措施、督促整改,对屡教不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导致问题久拖不解的,视情追责问责,确保专项工作按序时进度强势推进。

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取得良好质效,省信访联席办先后交办我区重点信访事项(人员)8批16件,已化解办结16件,化解办结率为100%;市信访联席办系统交办我区信访重点事项(人员)共24件,已化解办结24件,化解率为100%。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自2020年下半年开展以来,中央信访联席办交办我区第一批“国治件”232件,其中督办件39件(含二次督办件10件),已化解办结232件,结案率100%;第二批“国治件”55件,其中督办件10件(含二次督办件1件),已化解办结55件,结案率100%。

 

代建中心“精·质”工程

南通市海门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中心作为区政府直属负责公建项目管理的专职部门,我们紧紧聚焦区委、区政府号召的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坚守“专业高效 阳光代建”的使命初心,切实肩负“挑重担、扛重责”的使命任务,实干争先,彰显作为。

海门北部新城医学综合体(中医院新院)一期项目为我区近年来政府投资较大的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中心党组聚焦主责主业,坚定政治站位,坚守目标定位,紧紧标定聚力项目建设主战场  推动公建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项目定位目标,将项目建设高质量作为我们专业代建机构的永恒追求;团结中心全体力量奋战工程施工一线,向施工现场倾斜。实行主要领导统缆全局亲自抓,班子全体成员直接带项目,深入施工现场一线直接管,中心职能科室围绕项目共同做的管理力量,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安生生产、疫情防控、环境治理、技术难题等困难和堵点,确保开工项目都能按节点有序推进,将团结就是力量在公建项目中生动展示。同时,发挥好政府机关的政治领航作用,实行了党支部+项目部的管理模式,将项目党建与中心党建同步开展,在项目建立好党建阵地,让党旗在公建项目一线高高飘扬。

为不断加快中医院新院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进度不在建设时间节点“掉链子”,代建中心成立“代建突击队”,对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全力保障项目高质量按序推进。中心主要领导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对项目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签证变更等进行细致部署和要求,对项目推进中的各专业方案评审、专项工程招标、建设过程关联手续办理亲自把关、亲自推动;分管领导参加项目工程例会,对建设过程中关键环节全面把关推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合同、协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项目负责人常驻工地办公,做好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方面的控制。主持项目周例会,组织图纸会审、技术核定单的确认,经常性的巡查施工质量、安全,监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照规范、标准、程序工作,组织召开质量、安全专题会议,组织召开项目设计、手续、施工的推进会议和进度专题会议,协调解决使用单位等参建方的需求,排定年度施工计划和年度资金需求计划,严格疫情期间的封闭管理和常态化疫情管理;各职能科室紧扣重点,破解难点,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良好局面

2022年,面对“高温”和“疫情”双重考验下,“代建突击队”全体成员以项目为中心,加班加点,科学组织,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海门北部新城医学综合体(中医院新院)一期项目7月底顺利完成所有单体主体结构封顶,将施工工期提前2个月。截止到10月底已全面转入装饰装修工程和机电安装工程的实施阶段。通过共同努力,该项目已获得2022年上半年南通市建筑施工标准化二星级工地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到项目现场调研时说“这个项目管理得好”,分管区领导调研检查项目时肯定项目推进有序、安全防疫管理严格有效地彰显政府公建项目管理的示范引领形象。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海易优服·阳光在线项目

今年以来,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认真贯彻“万事好通·马上办”海门营商环境优化77条,围绕“发展率先、服务争先、行业领先”“聚焦服务重大项目、聚焦服务市场主体、聚焦服务创优环境”“三先三聚焦”主题主线,创优服务“金钥匙”,解锁营商“新密码”,“海易优服·阳光在线”服务项目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持续提升。截止10月底,共完成进场交易项目796个,交易总额63.15亿元,节约资金7.66亿元,增值资金0.08亿元。

一、“海易优服”全程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制定“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方案,围绕“放管服”改革、信息化建设、降费惠企、优化交易环境四个方面推出16条创新举措,开展绿色通道、助企纾困、走进国企、中标约谈、标后回访等系列活动,全力打造以“海易通办”“海易惠企”“海易便民”“海易优+”(容缺、预约、清单)等为内容的“海易优服”特色品牌。相关做法在新华网、交汇点新闻、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南通日报、政府采购信息网等媒体推广。

二、“五免三推”全力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严格落实“五免三推”惠企政策,免收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无不良记录中小企业履约保证金、招标文件工本费、国有房屋承租租金等费用,推行电子保函、价格扣除评审优惠政策、“一网通办”,助力中小企业“投标成本更低、中标份额更高、发展动力更足””。1-10月份,及时退还工程履约保证金7459万元,免收相关交易服务费652万元;315家中小微企业享受10%价格扣除评审优惠政策,保函担保金额占55.71%,累计帮助企业节约资金占用成本6.88亿元,“不见面”“电子化”交易率达100%。认真落实企业家“早餐会”交办问题,帮助提出诉求的通光集团与海润集团、江苏国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和海衡招标有限公司成功对接。

三、“一体推进”全面构建“阳光交易”新格局。发挥区级平台主导作用,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网上商城供应商、评标专家、区镇平台的评价管理和有效引领,凝聚共推环境创优的强大合力。推动组建省内首家地方国企集采平台,坚持同场管理、一体规划、行业融合、精准高效原则,助力集约节约、统一规范的国企集采体系更加健全。坚持刀刃向内,严格要求,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常态化教育、制度化管理、信息化创新、立体化监督等为特点的廉洁安全体系,构建阳光交易新格局。

 

jshmzzb2022-11-17浏览([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干部工作

 

公示公告

 

党建基础知识

 
 
 
进入编辑状态